太白粉是台灣人傳統美食中不可或缺的料理材料,製作各種需要勾芡的美食幾乎都會用到太白粉,當然現在也有些人會改用地瓜粉或玉米澱粉替代,這點在後面我們會再提到,舉凡台灣常見的小吃如肉羹麵、肉羹湯、肉羹米粉、吻仔魚羹、牛肉燴飯、海鮮燴飯、什錦燴飯 .... 都必須勾芡,很多時候也都是使用太白粉,國外也有很多濃湯或美味料理會使用類似太白粉勾芡效果,不過大多數人對於太白粉的成分與來源可能不太熟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太白粉及正確太白粉英文說法。
認識太白粉
我們台灣人所謂的太白粉其實並不是由某一種植物做成的,有多種植物都可以用來製作太白粉,早期的太白粉使用的是太白薯的塊根製作而成的食用澱粉,太白薯就是植物科學分類內的竹芋屬植物(學名:Maranta),原產於中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的熱帶地區,竹芋屬已確認的物種總共有 20 種,都有根莖,自然生成多年生根塊,此薯的塊根含有澱粉,而澱粉就是可以用來勾芡的主要原料,所以人類早期將太白薯加工取得澱粉而製成勾芡用的粉,俗稱太白粉。
自從台灣引進馬鈴薯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利用馬鈴薯來提取澱粉製作勾芡用的粉,稱為馬鈴薯澱粉,市售包裝可能還是標示為太白粉,後來人們又發現木薯(樹薯,學名:Manihot esculenta)的栽種非常容易,而且木薯含有大量的澱粉,非常適合用來提煉製作太白粉,所以現在市售的太白粉經常可以看到包裝的原料標示木薯或樹薯,另外曾經有使用碗豆製成的碗豆粉當成太白粉使用。
勾芡一定要用太白粉嗎?
其實勾芡不一定要用太白粉,第一段提到有些人會用地瓜粉或玉米澱粉來替代太白粉,原因是有些消費者會擔心採用木薯製成的太白粉含有氰酸,而氰酸具有毒性,所以安全起見,很多人就改用地瓜粉或玉米澱粉來勾芡,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真正能達夠勾芡料果的其實是澱粉(英文 starch),白色無味粉末,澱粉可以在冷水中攪拌均勻(但是不會溶解),加入熱水或料理中加熱會變成濃稠的透明糊狀,而澱粉廣泛存在於馬鈴薯,小麥,玉米,大米,木薯等植物中,所以只要用這些植物的澱粉,都可以用來勾芡,沒有一定要用太白粉,只是目前市售的太白粉通常也是從這些植物中取得的澱粉。
太白粉有毒嗎?
太白粉取自於木薯的話就容易讓消費者擔心會不會有毒?畢竟木薯(樹薯)確實含有天然的有毒成分氰酸(又稱氫氰酸,化學式 HCN),木薯的表皮氰酸含量最高,所以木薯必須經過去皮、發酵及煮熟才能用來製作太白粉,經過去除氰酸處理後的木薯所製成的太白粉基本上是安全的。
太白粉的英文要怎麼說
既然有這麼多種植物的澱粉都可以用來製作太白粉,所以太白粉的英文應該不會只有一種說法,如果用網路翻譯可能會獲得「Too white powder」這樣的結果,這當然是錯的囉!正確的太白粉英文應該要看是哪一種原料製成的,然後用「原料 + 澱粉」的概念來翻譯,例如用馬鈴薯製成的太白粉英文稱為 potato starch(馬鈴薯澱粉)、用地瓜製成的太白粉稱為 sweet potato starch(地瓜澱粉)、用木薯製成的太白粉英文是 cassava starch 或 tapioca starch,外國人常用的玉米澱粉英文則是 corn starch,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勾芡的粉,台灣最常見的太白粉應該就是 cassava starch 或 tapioca starch 了,不過各位在購買的時候還是以商品的成分標示為準會更清楚自己買的是哪一種太白粉。
看完以上關於太白粉的介紹及太白粉英文說法,你是不是對這日常料理的勾芡好幫手有了更深的認識呢?如果你喜歡每天學英文單字分享的英語學習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社群網站。